----- 廣告 Ad -----
交通:綠色專線小巴 33 號 / 村巴 NR941 (元朗泰豐街 < > 下白泥)
提起日落,自會聯想起白泥,不過白泥白泥,對很多人來說,更似「白嚟」,皆因要在白泥觀看醉人日落,猶如大帽雲海、鳳凰觀日,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君不見不少遊人山長水遠入白泥多次,最後都只能失望而回。雖然前往下白泥次數不多,但對在下白泥觀賞日落倒是有點研究,希望拙文能幫助大家。
先談「天時」,很多人往往忽視了這點便逕自前往白泥,注定失敗收場。「天時」包括甚麼?潮汐、太陽位置(四季、日落時間 (可參閱天文台首頁/按鏈結))、天氣、能見度、風向。潮汐是個極為重要的因素,潮漲時大部分靠岸平緩泥灘都沒入海中,若想以蠔田、泥灘作為攝影前景,最好參考天文台的尖鼻咀潮汐資料,選個日落時剛好潮退的日子,海水高度以一米之下為佳,惟若然過低,海水退得太遠亦未必是好事,而拍攝當日尖鼻咀海水高度為 0.8m – 1m 左右 (僅供參考)。有些遊人不看潮汐資料,剛好日落時分碰上潮漲,則只可待在馬路邊看日落了。
除了潮汐之外,另一個重要因素當然是日落時間,同樣可在天文台網頁查閱相關資料,不然日落西山還未抵達白泥就確實閉翳,雖則早到者可以先挑個好位置,惟太早到亦只可在烈日下曝曬 (相信大家不會選擇陰天看日落吧?)。題外話,雖說夏至為北半球白晝最長的一天,有趣的是,當日並非一年之中日出最早或日落最遲的日子。夏至為 6月21日前後,以 2015年為例,最早日出的日子 (5:39 am) 大概在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最遲日落的日子 (7:11 pm) 大概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中旬,而最早日落的日子 (5:38 pm) 大概在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這牽涉到地球自轉及公轉的運動,可按此了解更多背後原理。
----- 廣告 Ad -----
一般人比較少談太陽位置,若細心留意的話,太陽日落時並非總在正西方,每天都有所變化,冬天時較為偏南,夏季則較為偏北。為甚麼談起太陽位置,因為日落時日面前的景物四時不同,若打算在下白泥拍下夕陽在蛇口赤灣港岸吊後下沉的景象,那冬天便不是合適的日子,何以得知?可查閱天文台有關日落的方位角,大概劃定不同季節日落時日面的方向,並以此判定夕陽的前方景物,若須更仔細的預測,可參考 SunCalc/ USNO,由此得知日落時分日面的方位角。
看得一頭霧水?Eric 自製了一張簡圖供各位參考,在春分至秋分之間,日落時日面方位大概介乎下圖春分/秋分線與夏至線之間,而在秋分至春分之間,日落時日面方位則大概介乎下圖春分/秋分線與冬至線之間,也就是說冬天時,夕陽有時會在內伶仃島的山後沒入地平線以下,而夏天時夕陽則在蛇口赤灣港後漸漸消逝在地平線之下。另一條沒標記的線則為拍攝當日 (2013年2月中) 的預測方位,與實際景象大致吻合。若在下白泥其他地方,景色則有所不同,故下圖只適用於下白泥鴨仔坑泥灘一帶地區,順帶一提,線段長短並無任何意思。
天氣是最難以捉摸的一個因素,天文台天氣預測的大致天晴,不代表萬里無雲,而即使此刻抬頭一望是藍天晴空,夕陽接近地平線時亦可突然浮出一些雲層遮擋日面,故此任你機關算盡,亦只能聽天由命了。若要提高命中率,可在出門前先透過天文台的即時天氣照片看看流浮山附近實況再作決定。如見一片矇矓煙霞,夕陽或會在日落途中提前消失,值搏率頓時下降。風向則影響能見度以及現場氣味,雖則炎夏南風帶來高清景色,但堆填區正正位於下白泥西南方,要有心理準備呼吸令人「心曠神怡」的空氣。
----- 廣告 Ad -----
(待續……)
原文及更多照片,載於 八十後的光怪陸離
更多:
醉人日落下白泥 — 攝影攻略(下)
Eric其他文章
Fitz Hiking 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