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 Ad -----
近日有兩宗涉及連鎖式健身中心新聞,引起不少人關注行業前景。
舒適堡 Physical 欠租
積金局表示,連鎖健身公司舒適堡,未為約740名員工繳交今年6月和7月份的強積金供款及附加費,涉及金額約300萬元,當中包括今年7月和8月向積金局投訴的2名投訴人。
----- 廣告 Ad -----
積金局回覆傳媒時表示,正與舒適堡跟進並要求盡快補交欠款,否則局方會入稟法院向舒適堡提出民事申索,為受影響員工追討強積金欠款及附加費。
Pure 中環分店欠租
至於健身及瑜伽中心 PURE 位於中環中國工商銀行大廈的分店,今年4月起欠交租金及管理費等,業主早前入稟高等法院指PURE違反租約,要求法庭下令PURE連本帶利還款逾1358.6萬元,並就違反租約作出賠償。
舒適堡於1986年創辦,PURE 在2003年於中環開設香港第一間分店,兩間健身中心甚有歷史。
這兩宗事件,有人認為是經濟低迷,令健身中心經營困難,亦有人覺得,與市場湧現新式的健身中心有關。
----- 廣告 Ad -----
新興健身中心有市場
近年有多家24小時營業的連鎖健身中心,採取較有彈性的服務方式,吸引大批客戶,運作模式大致是:
- 彈性收費: 毋須簽約,參加者最低只需繳付一至兩個月費,就可無限次任玩
- 無私人教練: 健身中心沒有駐場私人教練,客戶免受滋擾
- 24小時開放,隨時可健身
- 半自助形式: 健身中心只有小量工作人員,大多數服務採取自助方式
- 一個會籍,可到全港分店
傳統健身中心通常要簽下一年至數年合約,甚至繳交超長年費,部份又要收取雜費 (如毛巾費),令不少人視健身中心為詐騙陷阱而卻步。新興的健身中心令人耳目一新,成為傳統健身中心的勁敵。另一方面,傳統健身中心通常需要租用較大舖位,成本高昂,如果營業模式不改革,也許終有一日會被市場淘汰。